8月1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宣布已下令部署两艘核潜艇到“适当区域”粤友钱,以回应俄罗斯现任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的“高度挑衅性言论”,这一突然举动源于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暗示俄罗斯拥有冷战时期的“死亡之手”自动核反击系统,被特朗普视为核威胁。 随后特朗普在白宫回应记者提问时进一步确认:“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当有人发出威胁时,我们必须保护我们的人民”,他还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这些潜艇已被部署到“更靠近俄罗斯的区域”,这种公开宣布核武器部署的做法打破了美国长期以来的战略模糊政策,显示出特朗普对俄态度的重大转变。 特朗普之所以采取如此强硬的姿态,与他迫切希望结束俄乌冲突的目标密不可分,他最近将对俄罗斯的“最后通牒”期限从50天缩短至10天,要求普京同意停火,否则将面临严厉制裁。 然而这种做法在国内引发不满,许多支持者认为特朗普背离了竞选时“避免战争”的承诺,尽管如此特朗普依然选择了军事威慑,这表明他对推动俄乌停火的决心超过了对国内政治支持率的考量。
虽然五角大楼通常对核潜艇的行动保持高度机密,但此次却罕见地配合了特朗普的公开宣布,五角大楼发言人没有否认总统的说法,而是将所有询问都转给了白宫,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特甚至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了特朗普的声明,显示军方与总统在这一行动上的默契一致。 美国海军拥有14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每艘可携带20枚三叉戟弹道导弹,射程高达7400公里,无需靠近俄罗斯就能实施打击,除此之外还有4艘改装为导弹潜艇的俄亥俄级潜艇和约53艘快速攻击型潜艇。
虽然特朗普没有透露具体部署了哪种潜艇,但这种公开宣布潜艇动向的做法是一种战略信号,目的是向俄罗斯传达美国的决心,这种罕见的军事部署公开化表明,五角大楼正积极配合总统的对俄政策转变,从之前的相对缓和转向更加强硬的立场,然而这种战略转变能否真正改变俄罗斯的计划,还要看普京如何回应。
面对特朗普的核威胁,俄罗斯的回应异常克制,8月4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核战争没有赢家,任何涉及核问题的表态都应持极度审慎的态度,这种克制的背后是普京面临的多重困境:要继续在乌克兰推进军事行动,又要应对美国及西方国家的日益强硬。 同时俄罗斯宣布不再受中短程导弹部署限制,并确认“橡子”高超音速导弹系统已开始量产,首套系统已交付俄军,这表明俄罗斯一边表示克制,一边也在强化自身核威慑能力,试图在与美国的对抗中保持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角色变得尤为关键,近年来中俄关系呈现“无上限”合作态势,特别是在经贸领域,今年5月两国领导人在莫斯科胜利日庆典上发表联合声明,谴责美国对两国的“双重遏制”政策。 中国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能源合作日益紧密,这为受制裁的俄罗斯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美国国会最近提出针对支持俄罗斯的中国企业的制裁法案,以切断俄罗斯军工复合体的供应链。
据透露中国企业可能已提供了俄罗斯70%的导弹、无人机和其他军备补给所需设备,虽然中国强调与俄罗斯保持的是正常贸易关系,不违反国际法,但面对美国可能的二级制裁,中国企业和银行可能被迫重新评估与俄罗斯的合作风险。 此外中国一直倡导和平对话解决冲突,与俄罗斯没有军事互助方面的协议,在美俄关系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中国不太可能冒险提供直接军事支持,这使得普京必须寻求更广泛的国际支持,而不仅仅依靠中国一国。
特朗普此次部署核潜艇的举动,打破了美国战略模糊的传统,向俄罗斯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信号,五角大楼的行动表明,美国对俄政策已发生实质性转变。 对普京而言,这意味着他不能仅依靠中国的支持来应对国际压力,必须重新评估俄罗斯在全球格局中的战略定位。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场核潜艇风波已经成为大国博弈中的重要节点,影响着世界战略平衡的未来走向。
信息来源 反击美国核威胁?“最后期限”将至,俄罗斯放话部署中导环球网
高忆管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